1. 首页 > 优秀句子

初中作文教育提议 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建议

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吸取他人的经验能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作文教学建议,一起来看一下吧。

初中作文教学建议篇一

作文在中学考试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也就说除去了基础知识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考试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语文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这里就说出了写作不是胡编瞎造,需要的还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为真实,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流露出完美的语言。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感受

写作的源泉永远是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描写下来,一开始可以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到了后面就会积攒的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提问“老师我也在写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么就是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学生在观察生活东西的时候缺少细心,在观察完了之后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会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我是可以观察,也可以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鉴多了,而无法再次写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他会观察但是总是没观察到具体的点上面。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缺乏正面引导。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去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会先花上两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出每个人物做出的贡献,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出这些人物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接受这些人物每一个感动的冲击,放大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个时候我就会趁热打铁写一篇800字的看后感。再让学生们分别对每个人物做出点评,让学生们从细节中着手。

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产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课和学生的课后生活。其实写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发展学生的品德。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让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关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学生就跟我说他们可以很好地写出叙述文,但是对议论文无从下手,这让他们很纠结。我说你们这是缺少自己的主见,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后,我偶尔让学生看看报纸,《百家讲坛》《新闻联播》当学生看到这些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就是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看报纸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见,毕竟报纸包含了很多的观点、很多知识在里面。在看完报纸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学生们写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二、作文的写作业是需要具体的方法与指导

1.探索身边的事情

有时学生的过完一天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对自己一个反问,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今天背诵了一篇古诗,这时候就可以反思:我这篇古诗仅仅是应付老师吗,我还可以将这个古诗运用到什么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这篇古诗还可以背诵其他的什么?当然除了这些反思,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后对人生的态度,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帮助。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睡前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再将这些反思写下来,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2.运用联想

联想的广告语就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联想,比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通过看叶子上面的形状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学生可以经常锻炼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学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后联想到幸福。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学生们长期锻炼。这样的思维跨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就像韩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复赛的时候,就是一个跳跃性思维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杯中窥人》。

3.展开想象

既然体会了生活,就不能没有想象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合理运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感觉创建一个新的形象,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动作。比如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只蝴蝶在我面前飘过。”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只欢快的精灵围绕着我飞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让一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记事。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初中作文教学建议篇二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 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 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 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 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 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 、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 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 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 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 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 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 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 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 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 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 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 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 —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 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 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 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 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 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探究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 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 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 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 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 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 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 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 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 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 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 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 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 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 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 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 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 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 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有哪些比较仙气的英文昵称?1、baiForget the past(念旧)2、Tsundere(傲娇)3、Invader(瑾年)4、Summer(初夏)5、Gardenia(栀子)6、Nooneandyou(无人及你)7、Beginning(始于))章由于 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 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 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 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 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 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 ,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 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 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 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 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 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 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 有法可效。范文引路

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 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 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作文教学建议]

【初中作文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改进建议08-12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10-18

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05-09

我对春游的建议的作文07-25

春游的建议 小学作文10-08

我的春游的建议作文07-26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9-02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9-09

美术教学反思初中11-09

地理教学反思初中08-10